今年以來,隨着有色金屬價格的低位回升,鋅產業成爲發展中一道靚麗的風景,首先,看目前熱火朝天準備上馬的項目動態:新疆60萬噸火燒雲項目、新疆紫金鋅業10萬噸鋅項目、葫蘆島20萬噸鋅冶煉項目(擴建項目)、唐山騰龍再生科技有限公司二次資源一期15萬噸鋅項目、南方冶煉廠擬再擴建20萬噸鋅冶煉規模、四川四環鋅鍺改擴建,項目都是民營控股,雖然新疆60萬噸火燒雲項目目前由於資源問題已經放緩進度,但這些項目都在緊張有序地進行中,這些動態表明,新上項目不僅多,而且規模大,並且集中度很高。
另一熱點是:11月29日,株冶搬遷工程正式啓動,株冶現有生產規模55萬噸,包括水口山四廠8萬噸,總計60多萬噸,考慮建設投資、資源供應、環保排放允許總量等制約因素,異地搬遷後規模縮減爲30萬噸,真正實現了減排減產。
我們看到,高壓環保政策下,最具代表性的是曾經在四川省石棉、漢源一帶,小冶煉廠多如牛毛,目前這些無序競爭的小規模鋅冶煉廠紛紛走向關停的邊緣,最終從“小散亂”走向規模化、環保型整合的發展之路。
在整個行業並不樂觀的大背景下,有色金屬行業鋅產業迎來了很多關注和聚焦,特別是產業項目接二連三,這些“鋅熱”現象的背後,聽聽設計大師、鋅冶煉專家李若貴對此給予怎樣的解釋。專家表示,鋅的產業格局已經發生了細微的變化,一是國家環保政策的聯合出臺和整治力度前所未有,小鋅廠生存難以爲繼,紛紛關停;二是伴隨着鋅價的快速回升,給鋅冶煉企業創造了一定的有利條件,企業開始在盈利的前提下投入資金向高環保領域進行技術改造;三是用發展的眼光審視未來,最終冶煉廠將會搬出城市;四是不論新建項目還是改擴建項目,向有資源的地區發展;五是國企和民企同步競爭的同時,民企的步子邁得更加堅定和穩中有快,企業爭先恐後搶抓機遇,即使再高的環保標準,也下定決心,力爭先進技術贏得持續發展。
在踐行綠色發展、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重要理念指導下,鋅產業企業讓生態文明成爲有色金屬行業發展的主旋律,所以當下,不論是新上項目,改造項目,還是搬遷項目都向規模化、技術先進及有資源的地區發展,由此,衆多企業在搶抓機遇的同時,一個個規模項目讓喧囂打破了寧靜。
鋅冶煉企業規模發展的優勢在哪裏?
專家認爲,首先,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向環保規模的冶煉企業發展是方向,規模冶煉企業與小冶煉企業的優勢比較,不僅技術先進,而且效益好,環保力度很高,污染點相對較少,節能大於小冶煉。另外,專家明確表示,建設冶煉企業如果說沒有一點污染、沒有一些排放,那是不現實的,但排放必須在國家標準的可控範圍之內;小規模冶煉廠雖然單個總量排放少,但污染源很多,加到一起後單位排放量就很大。
資源優勢又如何體現?
關鍵是原料供應壓倒一切。一個企業如果面臨資源瓶頸,即使上馬追求設備的高端化,結果將是“大馬拉小車”帶來的風險,而造成設備“吃不飽”的低效運行,不僅與實際工藝流程所需難以匹配,最重要的是浪費了能源資源,產生了巨大的污染,首鋼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側重在城市發展,最終受到了資源和環保等因素制約,才慢慢開始向有資源的地區發展。
冶煉廠爲什麼要搬出城市?
專家表示,作爲冶煉企業,不論如何治理,都是污染型企業,只是污染大小而已,這些企業不會長久扎根於人口密集的城市中間,與綠色發展理念不相符合,所以最終會遠離城市,至少與城市保持一定的距離。
由此以來,專家爲鋅冶煉企業今後的發展梳理出一條非常清晰的思路,一是選址至關重要;二是工藝選擇更是關鍵,必須針對什麼樣的原料選擇適合的工藝;三是浸出渣處理方式不能忽視,如何處理?是否符合環保的排放標準?同時,專家表示,以後鋅冶煉項目的大規模建設可能性不大,主要是向先進的工藝改造升級換代,而環保標準門檻將會越來越高,只有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生產效益,才能贏得發展。
不可否認的是,受全球經濟增長動力不足,國內去產能政策等影響,鋅冶煉行業從曾經的300多家企業,到目前只剩下近40家左右,10萬噸以上集中度較高的有近20多家;而20萬噸以上的有近10家,包括株冶、白銀、南方冶煉、葫蘆島、赤峯、巴彥淖爾紫金、馳宏鋅鍺、八一漢中、豫光等,這些企業規模都在20萬噸以上,僅這幾家已經佔據了鋅行業市場總量的近一半。
從上述企業可窺一斑,很多企業屬於國有大型企業的範疇,而伴隨新建項目如新疆60萬噸火燒雲項目、新疆紫金10萬噸項目等不斷加速,民營企業經營機制靈活,市場開拓和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已經成爲行業產業的重要支撐力量,這些企業最終通過不斷改革和探索,將強力助推企業創新轉型和發展,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些新建項目的逐步落地和投產,將會佔據鋅冶煉行業的半壁江山。
其中,特色鮮明的是有企業家將目光轉向二次資源利用方面,唐山騰龍15萬噸鋅冶煉項目就是最好的詮釋,該項目基於目前很多鋼煙灰被小作坊冶煉廠拿去肆意處理,造成資源浪費的同時,嚴重污染環境。在此基礎上,唐山騰龍15萬噸鋅冶煉項目立意環保高標準,爲配合唐山等地的鋼廠實施配套項目處理煙灰,解決了鋼鐵企業一直以來渣難以處理的環保難題,項目建成後,至少將唐山地區的煙灰全部集中自動處理,做到污染不出省、不出地區,就地消化,也就是鋅冶煉企業把鋼廠認爲所謂的“廢棄物”再次利用,做到了吃幹榨盡,同時還可將鐵渣還給鋼廠,實現了跨界創新和共贏。同時還保證了資源的最大化有效利用。
我們發現,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民企做到了瞄準方向積極拓展、立馬實施。回過頭來看國企,制約因素卻很實際,也很無奈,一是歷史原因造成的機構龐大,人力冗員等衆多包袱;二是這些冶煉企業大部分位於城市邊緣,跟城市的風景極不協調,在污染的同時,資源匱乏成爲最主要的因素。
面對此,想改造擴建、想上新項目,又面臨資金的制約;不改造環保不達標,生存難,持續發展更難,怎麼辦?很多企業只好面臨搬遷的現實。那麼造成這些冶煉企業搬遷的真實原因是什麼?爲什麼很多企業多年前搬遷呼聲四起,到頭來卻是就地改造?
其一,城市規劃與冶煉廠的建設發展不同步,城市規劃滯後於冶煉廠的建設發展,也就是冶煉廠建成後,隨着時間的推移,形成了城市包圍冶煉廠的格局,比方株洲冶煉廠建設時離城市實際還有較遠的距離,四面皆鄉野,可是隨着企業的不斷發展和壯大,高樓聳立,人羣密集於企業周圍,就像專家所說的,城市中間怎麼能允許冶煉廠長久生存,最終只能是冶煉廠搬出城市。而當下,作爲有色金屬行業如此規模的冶煉企業,也不得不面對環保的壓力,爲了藍天工程,該企業最終向社會承諾責任,將項目搬遷至湖南衡陽水口山地區。據了解,該搬遷項目在總結了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從設計開始完全着眼於節能環保,真正做到減排減產和壓縮投資。所以在今後的設計中,城市規劃與冶煉廠的建設發展應該做到整體考慮。
其二,是政府導向問題。以後廠址選擇不能片面考慮眼前利益,而忽略長遠發展,不能單一爲了趕項目、上項目,造成在哪上項目都可行的短期行爲,等項目上完後卻發現選擇的廠址與發展背道而馳。
其三,搬遷問題龐大而復雜,可謂巨無霸工程,不是動動嘴皮說搬遷就能搬走那麼簡單,首先員工思想統一是難題,加之家屬上班、子女上學等方方面面一系列棘手問題,同時習慣生活在某一區域後,再讓員工搬遷至偏僻的地區,生活等方面會相應產生畏難情緒;其次,冶煉企業和礦山企業不同,礦山企業如果有幾個專業的人員對接以後,礦山就能開起來,相對來說人才不用聚集,而冶煉企業屬於技術密集型企業,需要大量的人才隊伍,所以就像韶關冶煉廠和雲南銅業等企業,在搬遷問題上討論了長達七八年之久,最終沒有搬成,而是實施就地改造。
隨着新工業革命的變革,近些年來,鋅冶煉技術水平有了哪些進步?專家表示,鋅冶煉工藝在技術層面沒有大的突破,只是不同時間段對工藝認識有所偏倚,特別是對浸出渣的處理問題上,隨着環保要求不斷提高,浸出必須處理的前提下,曾經黃鉀鐵礬也失去以往的優勢。另一個是富氧浸出工藝,到目前爲止,不論常壓浸出,還是氧壓浸出工藝都沒有突破制約瓶頸的硫渣難題;其次是在現有工藝基礎上,另一個制約發展的問題也很棘手,即加工成本的高企。
針對傳統鋅冶煉工藝處理浸出渣等制約難題,目前國家明確表示,不論新上項目或擴建改造項目,浸出渣的處理必須作爲一條硬性指標而加碼,也就是說,企業在上鋅冶煉項目的同時,必須讓渣實現資源化、減量化和無害化,同時廢水實現零排放,並且廢氣必須達標排放。
高環保標準的監督下,中國有色金屬鋅冶煉行業要想獲得重生,必須走自主創新之路,必須確定新的發展理念和思路,真可謂思路一變天地寬,目前,企業、院所緊密聯系、深度合作,做到設計與環保同步進行,一步到位,並且做到了在國家出臺廢氣排放標準400毫克每立方米的基礎上,將設計的項目排放標準做到低於200毫克每立方米以下,有些甚至還低於100毫克每立方米,用專家的話來說,我們不能再掉隊,如果現在還按400毫克每立方米設計,沒準國家哪天出臺了更加嚴厲的環保政策,這種設計將對企業和社會都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其次,對於企業來說,如果渣都得不到有效處理,這個企業如何生存談何發展?所以必須用先進技術將二氧化硫濃度的尾氣排放都控制在100毫克每立方米以下,只有這樣,我們的企業才能在環保的路上脫穎而出,才能與國際先進水平並駕齊驅。
在鋅冶煉行業,另一項技術的亮眼成績單有目可睹,那就是剝鋅技術有了顯著變化和提高,以前企業的生產線都是採用人工剝鋅,勞動強度很大,污染嚴重,現新上的冶煉廠大部分採用自動剝鋅機,智能化技術水平的提高,使鋅冶煉裝備水平邁上了新臺階。所以目前新上鋅冶煉項目,不論10萬噸、20萬噸、30萬噸,甚至60萬噸,剝鋅技術都做到了一次性到位。
下一步,隨着接二連三的鋅冶煉項目的相繼投產,冶煉產能將會得到很好的釋放,更先進的工藝裝備,標準更高的環保設施,及更低的排放標準,必將會引領行業的升級換代,而受制於原生鋅礦山資源的制約,也必將掀起新一輪的優勝劣汰的競爭大潮。最終要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將資源“吃幹榨盡”,只有做好技術儲備,突破關鍵技術,走產學研深度合作的道路才是硬道理。由此,在挑戰傳統行業的同時,像環保脫硫技術、高壓鍋爐、濃密機、回轉窯等行業也將會贏來發展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