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提高一段淨化後液銅、鎘等雜質的合格率,減少鋅粉在除銅過程中的浪費,降低鋅粉單耗,利用電位測量方式判斷後液銅離子置換反應終點,消除化學分析延後性,對除銅過程中鋅粉添加量進行實時的控制,避免因不能準確判定鋅粉添加量導致出口銅離子濃度不合格的問題,從而達到提高後液雜質合格率及降本增效的目的。
安裝電位計
一段淨化除銅過程作爲鋅溼法冶煉淨化過程的首個工序,是淨化生產的關鍵環節之一,對一段後液雜質合格率、電解鋅品質具有重要作用。在淨化一段除銅過程中,大量銅離子在一段1#反應槽中被除去,一段2#、3#反應槽作爲輔助的作用對出口銅離子進行微調。實際生產中,班組人員根據生產流量、上清銅離子濃度調節鋅粉的添加量。礦源變化與生產過程波動,以及除銅反應機理的復雜性,造成班組人員難以及時正確控制鋅粉添加量。粗糙的經驗添加,使得出口銅離子波動較大,後液雜質濃度難以穩定。針對這一現象,利用電位測量方式判斷除銅後液銅離子置換反應終點,達到精準除雜質的目的,爲鋅粉調節提供依據,對於穩定後液銅離子濃度,提高一段後液合格率,降低鋅粉消耗量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8月30日起,淨化一段持續開展電位控制除銅試生產實驗,試用前期因電位計密封不好、銅渣包裹工作電極等問題導致測量誤差較大,後續通過跟蹤對比後液銅離子濃與電位顯示情況不斷改進電位計的安裝位置、方法,調整工作電極清洗、測量時間及內部零部件的固定密封方法等,從而不斷提高電位計的測量準確性。
截止目前,一段電位除銅仍處於試生產實驗階段,除銅電位的準確性、穩定性還需不斷改進提高。因電位計直接放在一段1#出口溜槽進行測量,在低流量情況下工作電極會接觸不到溶液,高流量條件下又會使電位計漂浮,受力不均勻,從而使電位計受損,因此需採用間斷打液測量的方式進行測量。同時還需將電位信號引入主控室,並建立氧化還原電位和銅離子濃度的關系模型以及鋅粉添加量控制模型並進行參數辨識,從而達到對鋅粉加入量的添加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