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鋅價快速上漲,3 月 24 日站上 2.63 萬元/噸,背後的核心驅動在於歐洲地區能源高價帶來的一系列影響,主要是在供應端發生作用。後市的邏輯演變主要是看當前的供需基本面是進一步催化還是被解決來分析:
供應端,現在高的能源成本一方面導致歐洲地區精煉鋅發生虧損,導致產量受到制約,另一方面,外強內弱的價差導致國內進口鋅精礦的加工處於虧損的境地,導致國產礦加工費承壓,對後市的冶煉端也帶來壓力,所以供應端的壓力只要歐洲能源問題不解決就會持續,根源還在於全球能源的緊張,俄烏衝突是催化劑,目前來看,地域爭端博弈還在持續,能源問題短期難解決,所以這方面的擾動會持續存在,直到看到戰爭預期緩解;
需求端:目前整個需求弱勢,國內庫存維持在高位,有疫情影響開工的情況,也有地產終端實際上還是很弱的情況,基建的微觀需求也尚未全面開展,整體偏弱,供需雙弱。那麼疫情結束之後可能會有很好的起色,所以需求是強預期弱現實;整個大的周期來看,有色金屬鋅的礦山投產還在繼續,2022 年計劃的有將近 40 萬噸,但是再生鋅投產因原料問題會受到制約,所以全年度大概率維持緊平衡的情況,核心驅動來自於能源帶來的成本支撐,所以預計後面幾個月價格會維持在高位,在 25000~28000 的區間內震蕩偏強,還是要具體看事件的驅動,整體受能源的影響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