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源短缺加劇,電力及碳排放成本大幅上升,Nystar進一步關閉歐洲3個冶煉廠50%的產能。根據SMM信息,3個冶煉廠總產能72萬噸,實際產量約60萬噸,按照一半減量來計算,預計影響4季度產量7.5萬噸左右,如果按照2020年全球精鋅產量1390萬噸來計算,那麼影響全球供給2.1%。假設減產能夠嚴格落實的情況之下,鑑於4季度本身是鋅消費的相對淡季,將有助於海外鋅錠從過剩6萬噸轉向微幅短缺,利多LME鋅價,而國內市場仍然整體維持緊平衡。不過相比較鋁,能源成本佔鋅冶煉成本的比重較低,Nystar減產的時間時間尚未明確,持續性尚未可知,暫時以短期衝擊對待。(利多)
2、9月冶煉廠限電限產持續,對礦的需求減弱,但加工費卻上調受阻。10月8號國產礦均價小幅下降在4050元/噸,進口礦均價下降2.5美元至在80美元/千噸。加工費上調受阻反應鋅礦端當期煉廠庫存水平不高,整體供需情況維持緊平衡。不過得益於副產品硫酸價格不斷上行,因此煉廠利潤仍然較爲客觀。後期看,冬儲即將開始,鋅礦供應有望轉向偏緊。(利多)
3、根據SMM數據,9月中國精煉鋅產量51.19萬噸,環比增加0.59%,1-9月累計455.4萬噸,累計同比增加3.06%,整體增量有限,主要在於湖南、廣西限產加劇,雲南地區鋅冶煉廠受限電影響相對較小。盡管沒有鋁廠減產的規模和範圍,但是9、10月份以來鋅煉廠受到限電限產的幹擾實質上是大於市場最初預期的,而產出增量的減少實質發生,這種預期差支持鋅價表現強勢。(利多)
4、顯性庫存一直處於下降的態勢。LME庫存18.96萬噸,延續了自今年4月以來的下降態勢,但是整個庫存相比較2019年仍然處於相對較高的位置。而國內方面,保稅區庫存自3月下旬的超5萬噸持續下降至9月底的2.73萬噸。截止10月11日,全國鋅錠社會庫存13.66萬噸,在第四批拋儲疊加國慶假期,僅僅看到小幅累庫1.68萬噸,加上上期所數據,整體國內顯性庫存處於歷史偏低位置。(利多)
5、2020年6月以來,LME現貨對3月合約一直維持貼水態勢。但在今日轉爲升水,並擴大至24.25美元/噸。鋅錠進口虧損擴大,滬鋅短期有跟漲需求。(利多)
6、總結和建議:限產不斷推進,一直以來由礦端驅動的鋅的定價邏輯發生改變,國內供需雙雙弱於旺季預期,供給側收縮的較大預期差給予鋅價上行動力;能源短缺煉廠減產加重海外供應擔憂。能源價格上行帶來通脹的擔憂,多重因素之下前期相對走勢較弱的鋅價有補漲需求,一直以來的運行區間被打破。波動區間上移至25000元/噸-26000元/噸。